如何通俗理解睡眠、休眠、关机、重启?

2024-06-13 阅读51 评论0 喜欢0

睡眠

将操作系统的工作状态写入内存,只给内存供应极少电力,断开其他零件的供电。

由于内存是易失性存储,一旦断电则数据尽失,因此维持睡眠状态需要接市电或有电池。

一台普通家用电脑的睡眠功率通常在1~5瓦,唤醒后可以立刻恢复到之前的状态,包括打开的程序等。

打个比方:工作累了小憩片刻,可以随时继续工作。

休眠

将操作系统的工作状态写入硬盘,断开所有零件的供电。

由于硬盘是非易失性存储,无需电力来保持数据,因此维持休眠状态不需要接电。

唤醒后同样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,包括打开的程序等,但唤醒速度通常比睡眠慢,这取决于硬盘性能。

打个比方:晚上回家上床睡觉。能被叫醒起来加班,但是速度显然较慢。

关机

如果在操作系统的电源选项中开了快速启动,那么可以大致理解为注销+休眠。而禁用休眠和快速启动功能,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完全关机。

重启

无论是否开了快速启动,都相当于完全关机后再冷启动。

无论关机还是重启,再开机都需要重新打开工作环境。

打个比方:跳槽换工作了。原本的知识和经验都还在,但是具体的工作需要入职之后重新开始。


注:所以开机快是SSD性能强?其实性能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,另外一大因素是系统和BIOS里的快速启动。

BIOS里的快速启动是跳过/延后了某些硬件的自检步骤,操作系统里的快速启动则借用了休眠的特性。

有心的朋友可以试试禁用休眠、关闭快速启动,关机后再开机就需要相对较长时间了。


适合的场景

离开电脑几分钟到几十分钟:直接放着不管(私人场合)或WIN+L锁定(公共场合)即可。

离开电脑几小时到几天:有稳定的电力应该睡眠,没有供电则应该休眠。

需要维护硬件或长期不用:关机。

不放心的话不妨想想看,手机不用的时候是关机还是熄屏?


当然,确实有不少人遇到了电脑睡不着、醒不来、卡死、硬件失灵等问题。

一方面,的确操作系统有某些版本或者某个补丁存在bug;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软件(X雷,XX加速器等)在会默认阻止电脑进入睡眠状态。

但这不应该成为否定睡眠、休眠便利性的理由。

睡眠的隐性好处

根据上面的介绍,大家应该能理解,睡眠、休眠时任务管理器中的“正常运行时间”不会重置而会累积。

以我的笔记本电脑为例,可以看到总计使用了约4天半之后,空闲内存几乎被“备用”占满了,此项目就体现了Windows10的缓存机制。

买了苹果设备或者惯用Linux系统的朋友对此应该不陌生,这些操作系统天生倾向于占满所有内存以用于缓存。

缓存机制最显著的好处就是改善硬盘的IO性能,通俗来说:硬盘=柜子,缓存=抽屉,重启=搬家。

每次搬家时东西全都收起来,进了新家就得拆麻袋拿东西。后来住的时间长了,常用的东西用完就不收进柜子而是放在抽屉里,从抽屉拿比从柜子拿显然方便又快。

别看现在NVMe固态硬盘一个个性能都不错,但比起内存还是差得远,从内存中读取仍然要比从硬盘里读取快得多。


不只是科技数码,还有一些有趣的生活分享给大家

  • 文章

    0

  • 浏览

    0

  • 获赞

    0

赞一个、收藏了!

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

热门推荐